货币政策报告解读|全面准确理解稳健货币政策内涵
日期:2019-02-25 16:24:55
来源:
金融时报
点击:6632
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《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以专栏的形式讨论了如何正确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。报告指出,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没有改变,“稳健”强调了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,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,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,增强前瞻性、灵活性、针对性,强化逆周期调节,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,保持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,既不能多,也不能少。
注重总量适度和结构优化
“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,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,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,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,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,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。从数量上看,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;从价格上看,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。”报告称,在总量适度的同时,还要适当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定向滴灌功能,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,促进结构性调整和改革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服务好打好“三大攻坚战”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,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,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,也要防止“大水漫灌”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。在开放宏观格局下,货币政策保持稳健,还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,协调好本外币政策。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,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,应以内部均衡为主,同时兼顾外部均衡,找到最优的平衡点。
2018年以来,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,人民银行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,前瞻性预调微调,强化逆周期调节,将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位,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。在保持总量适度、不搞“大水漫灌”的同时,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结构上加大定向调控、精准滴灌力度,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。2018年以来,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、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、扩大央行担保品范围;调整宏观审慎评估(MPA)政策参数,扩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长空间,增设考察支持民营、小微企业融资和债转股工作的专项指标;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(TMLF),提供长期资金并执行比MLF更优惠的利率;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;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地督导。
宏观杠杆率稳定 没有“大水漫灌”
2018年末M2增速为8.1%,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9.8%,名义GDP同比增长9.7%,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是大体匹配的。2018年全年新增贷款16.2万亿元,同比多增2.6万亿元。同时,在宏观杠杆率方面,数据显示,2018年,我国宏观杠杆率比2017年降低1.5个百分点,此前的2012年至2017年,宏观杠杆率的年平均涨幅是11.8个百分点,这意味着2018年我国首次实现了降杠杆。
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,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是大体匹配的,宏观杠杆率也保持了稳定,没有出现所谓的“大水漫灌”。今年1月份贷款和社会融资增长加快,有年初季节性冲高因素的影响,也有2018年表外融资大幅下降后的恢复性因素,同时,也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正在边际改善。
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,2019年1月份小微企业贷款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“量增、价降、面扩”的发展态势。截至1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.7万亿元,同比增长17.6%,增速比上年末高2.4个百分点;1月份新发放的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.16%,环比下降0.12个百分点,比上年同期下降0.21个百分点;截至1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165万户,1月份增加26万户,同比多增7万户。
报告称,当前,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,货币政策传导的中枢在银行,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的市场化方式, 激励和调节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货币的行为是有效的,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,央行大规模从金融市场上购买国债等资产意义不大,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(QE)政策。